我在大陸做中醫——台籍醫生坚守、耕耘的故事
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過期食品回收, 题:我在大陸做中醫——台籍醫生坚守、耕耘耳鳴緩解膏,的故事作者 王捷先 夏守智
谢茂源(中)在問診。 中新社记者 王捷先 摄
“饭不用热,我带着路上吃。”中午12點半,谢茂源脚步仓皇走出北京市第六醫院,赶往下一個出診點。作為這家市立醫院首位台創業加盟推薦, 籍中醫師,他每周六上午值班。“早上看了49位(病人)”,不少患者慕名而来,他下班時辰也推迟了半小時。
2002年,在台灣已有10多年中醫相關經历的谢茂源来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。谈及當年選择,他说,台灣中醫趋于饱和,且中醫的根在大陸,因此决定“登陸”求學。3年後,他經過進程了大陸中醫执業醫師資格考試,却面临难以就業的窘境。
谢茂源與同事在事變中。 中新社记者 王捷先 摄
皮膚瘙癢,
由于没有人事档案,谢茂源要進入公立醫院比较困难,而私人診所遍及待遇较低且不稳定。他也曾考虑回台行醫,但因為各种原因,大陸醫學學历不受台當局教导部門承認。
與他同年到大陸求學的台籍醫師林俊生也蒙受同一坚苦。林俊生兒童戶外玩具,介绍,那年有七八十名台灣學生到大陸读中醫,只有個别同學進入公立醫院,其余都在私人診所,不少人回台从事其他行業。
兜兜转转几年後,谢茂源结识了北京金象复星醫藥公司总經理徐军。在後者支持下,谢茂源筹划開設一家以台籍醫生為主的中醫診所。這個想法得到了林俊生响應。2009年底,拿到执業容许證後,名為“天承金象”的中醫診地址月坛南街開業。
谢茂源出任診所首要负责人,而此前還没有台籍醫生任大陸营利性醫療機構负责人的先例。
由于診所性質,天承金象中醫診所未被纳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名单;這意味着患者醫療花费难以報銷,“我们只能靠自己的醫術吸引病人”。
谢茂源擅長妇科、骨科,林俊生主攻儿科,其他醫生也各有侧重線上拉霸機,;几年下来,天承金象中醫診所渐渐有了口碑。“可能台灣在診脉、针灸等傳统技法上傳承较好。”谢茂源認為。
如今,到“天承金象”就診的患者来自四面八方。记者采访時,遇见一位从浙江金华赶来的患者,他说自己2015年腰部手術後行動頸椎痛貼布,不便,听人介绍到谢茂源处求醫,“現在,我行動和平常人没两样”。
醫術有口皆碑,也讓不少公立、私立醫院找谢茂源兼职出診。目前,谢茂源除在“天承金象”看診外,還在廣安門中醫院、北京市第六醫院等处循例出診。
現在,除二儿子在台灣,谢茂源一家定居北京。對于近日公布《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领發放辦法》,他直呼解决台胞不少問题。“用台胞證辦不了信用卡,(開初)買不了美白乳霜,高铁票,連微信、支出寶都难用,换成居住證會便當很多。”他说,等细则出台會尽快辦理。
“當然會第一時辰辦。”两個小孩都在北京上學的林俊生表示,在大陸10多年,感受到大陸經济社會的快速發展,也感受到一项项惠及台胞政策带来的便利。
采访中,谢茂源和林俊生也提出了更多期待。谢茂源说,台籍醫師進入公氣密窗,立醫院仍然困难,“五险一金”缴纳较不便當;林俊生则希望現行治療痛風噴劑推薦,职称评定制度能有所编削,“我有博士學位,也看了很多病人,但评不了高级职称”。
當下,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行醫渐成風尚。以北京中醫藥大學為例,林俊生说,早期100個名额招不满,現在600多人争同样的名额。谢茂源之侄谢世彬刚从该校毕業,他说,未来打算考取执業資格證,扎根大陸。
頁:
[1]